
近日,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甘南路旧址实盘10倍杠杆院落内,“西征红军部分将士名录”墙前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补刻仪式实盘10倍杠杆,工作人员郑重将18位西路军英烈的姓名镌刻上墙。至此,这面承载红色记忆的名录墙已铭刻了2710位西路军将士的英名,每一个名字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悲壮卓绝的历史。
红色标注部分为十八位补刻人员名单
1936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第五军、第九军、第三十军、骑兵师、特务团、教导团、妇女团共21800余名将士,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,后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。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,他们历经大小战斗80余次,以血肉之躯歼敌25000余人,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,用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。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作为“革命的接待站 战斗的指挥所”,在谢觉哉、彭加伦、伍修权等同志领导下,承担起营救被俘流落西路军将士的重要使命。这里成为了许多历经磨难、九死一生的西路军将士与党组织重聚的“家”,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与关怀。
展开剩余70%“营救”群雕
为铭记英烈功绩,纪念馆在2014年甘南路旧址展览提升改造时设立了“西征红军部分将士名录”墙,根据史料和考证,镌刻了2692位将士英名,成为缅怀先烈、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。但由于西路军征战历程极为惨烈,部分将士信息在战火中损毁、佚失,许多英烈的名字长期湮没在历史尘埃中,成为纪念馆工作人员与英烈后代心中共同的牵挂。
“西征红军部分将士名录”墙(部分)
“让每一位英雄都被铭记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此次补刻的18位英烈信息,均由西路军后代亲属及党史专家提供,纪念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考证。这18位英烈中,有曾在西路军征战的普通战士,也有在执行任务中坚守奉献的各类人员,他们的名字是:陈树明、刘春、郑秀英、王有舟、白步勤、白崇钦、白古才、白莲明、白能道、白太香、王忠友、王永炳、郇英杰、张有才、杨元光、王再德、高寿芝、吴斌成——他们来自不同岗位,却共同为西路军征程奉献了青春与力量。
西路军后代、党史专家提供的部分佐证材料
“看到父亲的名字终于刻在墙上,就像他终于归队了。”得知补刻信息,一位西路军后代在电话中难掩激动。他辗转多年搜集的父辈参军证明与战友回忆,最终成为名字入列的关键依据。
这18个名字的补刻,不仅实现了英雄后代的夙愿,更让名录墙的历史叙事愈发完整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西路军将士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、不可磨灭的贡献,永载史册,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、红军的故事、西路军的故事,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。纪念馆的名录墙补刻工作,正是对这一嘱托的生动践行。自名录墙设立以来,纪念馆始终将英烈名字征集与考证作为重点工作,通过“后代寻亲+史料寻踪”的双轨模式,持续推进名录完善,让更多英烈“重归”集体记忆,让西路军“坚持革命、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”永远流传。
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甘南路旧址
发布于:北京市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